21wangtingting1-xinhuoyikao.com 21wangtingting6-xinhuoyikao.com 21wangtingting5-xinhuoyikao.com 21wangtingting4-xinhuoyikao.com 21wangtingting3-xinhuoyikao.com 21wangtingting2-xinhuoyikao.com

再次结果的夏天丨王婷婷

兜兜转转的艺考故事太多了,

虽然算是个大龄考生,我的一路跌跌撞撞

自认为不怎么精彩,没什么资格伤春悲秋。

一年的“半社会人”状态,

剥离了我半夜emo写情绪的习惯。

这两年的伤心备忘录也编了十来万字了,

那今天天光大亮下着雨,

就聊稍微干点儿的东西。

顺便盘一盘我艺考中栽得满地找牙的

“高光时刻”

如果有兴趣听我酒后胡言乱语瞎扯的,

01
校考——夏秋冬又一春
21wangtingting8-xinhuoyikao.com
“酒仙桥往事”
冲稳保——找准专业方向和定位
报考编导方向的学生很多初衷是对大方向感兴趣,却不明白自己的技能点和附加值能够让他们在每个专业测试中能走多远。而校考看重的正是你最长的那根长板。在刚接触编导的时候如果有机会接触通才教育,好好完成各项作业,完善拓展你的技能图,并在为数不多的实践过程中多多尝试各种职位,精准地找到你的兴趣点。如果填过高考志愿,大概都听过所谓“冲稳保”的套路。校考院校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分为三档,北京的头部院校,下来的二级院校和地方的保底院校。

大部分院校都会有三个专业报考名额,以自己的水平线为标准,哪些专业是难度较大但我心之所向?

哪些专业老师定位我水平合适?

哪些专业要求相对低,可以最后靠文化搏一搏?

我身边有孩子考北电,一来就是复读三件套一个不落。

除非你真的是十年难遇的奇才,否则尽量在集训早期就找到自己主冲的方向,紧紧盯着的同时,不要给自己放弃后路。

这样一来,就算出现意外,至少不会全面崩盘,耗费再来一年的时间。

譬如我今年北舞中戏上电几个视频录制的专业,以及看似专业环境最熟悉信心最足的制片专业,全部在初试就早早挂掉orz。

这就是很明显的方向和能力不匹配,事后复盘,一是自己外形条件太拉胯,镜头里的身影属实猥琐;二是自己知识储备太弱。

试想如果我今年全部把盘押在不擅长的视频面试方向,大概一个证都捞不走吧。

最重要的一点,学会独立思考!

如果人云亦云,盲目定位,譬如觉得自己阅片量大、专业能力强就只盯着竞争激烈的头部专业,最后往往会铩羽而归

(e.g.如果遇到老师同学们“捧杀”的情况,不要轻信)

所谓曲线救国,也不是没有道理。

不在起跑线跌倒——重视基本的文化素养
编导生最稳妥的保底线永远不是拿了多少张校考证,而是你的文化底子——不只包括能在最后关头救你一命把你捞上岸的文化分,最重要的是你的那张入场券抓得牢不牢。都听过一句话,“得文常者得天下”,疫情大环境下为了缩减考试环节和人数,文常至关重要。不过各位做过的卷子和刷过的题库应该比我多太多了,我应该也没资格讲这个那就提一嘴艺考贯穿全过程中的隐形的:“文化素养考察”。

当我缓缓从北电摄院的面试考场中,抽出“水浒传里生辰纲是指什么”的纸条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傻了。

然后面试老师开始慈祥而怜悯地问我水浒传里别的故事,然后开始问我四大名著。

艰难地发现了我九漏鱼的事实。后面回家复盘,我九岁的妹妹都知道的比我清楚。

还有浙传华策的面试,临走要关门前,老师突然回旋镖一嘴,问我问题小说的时期。

按理说这是隔壁中传文史哲的内容。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备考放弃读书……老师聊两句就知道你肚子里有几滴墨水。

得亏我剩下几场面试老师没问我问到文化上。

打造有话题度的鲜活作品集

说来惭愧,今年的作品集是我在中传面试的当天上午,在被窝里循环了几遍——《愛は暗闇の中で》,拿去年的作品集赶印出来的。(所以作品集一定要早做,越早越好!)

我的作品集有两本不同方向。

摄影集子不过两只掌大小,里边都是些近两年挑挑拣拣零零碎碎的模糊照片,不敢印大了,跟别人的专业作品比起来属实露怯。

另一本是一个小方形的画册,里边是些杂七杂八的设计图像处理文创产品摸鱼漫画商稿故事板高中课上用来充数的project和处理过的短片截图

21wangtingting9-xinhuoyikao.com 21wangtingting11-xinhuoyikao.com 21wangtingting10-xinhuoyikao.com

“模糊一下,不然太丢人了”

我的艺考绝对不是靠作品集制胜,但我能说自己的作品集子一定算是给人印象比较“深刻”的那一派。

无论是终试前在薪火的模拟,还是最后两场现场面试的反应来看,各位老师/同学翻开我的摄影集子都是emmmmm一脸痛苦面具的表情,然后开始含糊其辞,有的顺带安慰我几句。

毕竟作为一个文化不够而跨考摄影的原数媒生,我只能自嘲意识流大概是我的个人风格吧。

但就是这样两本册子,在考场上却引来了源源不绝的话题。

甚至前面被我九漏鱼所震慑的摄院的宋奶奶也开始笑着问,现在用软件也能画出纸一样的效果了吗?

我作品的杂糅性是去年准备中传数媒时所沿袭下来的风格,或许是堆砌,但其中的多样性和拙劣的尝试都蕴含着一个事实:我的高中时期确实足够“鲜活”。

这就是我高中期间没能经过系统拍摄和学习所做的尝试,足够真实有诚意。

而这种多样性和强烈的稚嫩的风格化,恰好能够成为老师提问深入了解你的话口。

事实证明,好多老师为了善意避开我摄影集的惨烈,对我的摸鱼,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orz

发散性的网状自我认知

聊到面试。薪火的面试课,包括学长学姐的经验谈中,应该会提前抛给你们一些面试常见的问题,及时把它们记在备忘录里。

深夜偶尔做白日梦了,就想像你未来接受记者采访,你的高中生活和你的故乡对你的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面带微笑,编下去。

最后冲刺的时候应该会拉很多时间给大家顺面试问题和稿件。

很多同学可能比较喜欢用word文档一问一答,最后背下来。

这个在视频录制期间可以用,但是针对后期实时问答的面试,我个人其实更喜欢用网状的思维导图来做头脑风暴,以这个问题为起点,想到什么写什么,然后顺着网络给老师过一遍。

21wangtingting12-xinhuoyikao.com

”基础面试思维导图“

这个方法有一个好处,面试的时候大多是从末梢细节切入,很多时候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如果你能圆滑地接住,并且将其引向你在这个大框架下的另一个子问题,就可以顺着这个枝干自然顺畅地发散下去。

这一点其实给我带来的不只是备考上的益处,更像是个人小传的一个简化版本。

我这十余年来在某个领域究竟喜欢什么?

与我在另一个领域的喜好是否有交叉延伸?

是否可以将这一条线连接到我的个人经历和生长环境?

逐渐学会由果推因,追本溯源,原来我整个人至今的特质是这样形成的。

这其实也是面试老师最想要去问你的东西。

当然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我也第一次发现自己脑袋瓜里浅薄的东西挖出来竟然真的只剩这么点字儿……

不卑不亢,敢于翻跟头的面试态度
这两年面试机会骤减,可以说正儿八经的面试我也是今年第一次遇到。前面提到我是脑中空空派选手,如果遇到面试真的跟专业老师聊干货,那我百分百被碰个落花流水。因此,比起面试聊的内容,面试态度和风格细节更重要。
21wangtingting13-xinhuoyikao.com
“Tape中的回答。总结下来就是这几点”
是的,考北电那两天我特别松弛,甚至自己从大门出来挠挠脑门儿,觉得自己松弛过头了以至于毫无体验感。毕竟考浙传的时候自我介绍都编得上气儿不接下气儿。北电考场大概最出名的就是“压力考验”。

我还算幸运,摄系选了个老师们刚睡醒还没饿的时间点,大上午的都比较和蔼。也会有不耐烦被打断的地方
但是只要保持谦卑而不慌张的态度,愉快地唠嗑下去,大部分老师不会继续为难你。

还有一点,勇敢地去接抛过来的球

当时看了我的小集子,李伟老师直接让我现场给他画一幅像

我就站到桌前开了iPad,说,没事各位老师,咱们一边画一边唠嗑。(现在想来心可真大)

“抛球”不外乎是现场随机来个小插曲,突然画幅画啊,唱首歌啊,跑去别的教学楼拿东西啊,额外加时赛啊,创意百变。

哪怕我唱歌跑调,我先大方地接着,然后给老师们表演个笑点,那也是成功的接球。

如果确实接不住也别怂,真诚最重要。

考场上唯一问我一个与专业相关的电影,而那电影我确实没看过(阅片量丢人),我就如实回答,然后止住。

这种时候再巧舌如簧地找补反而扣分。

我考试出来之后超级焦虑,觉得自己怎么十五分钟啥专业都没聊成,全慢慢悠悠唠家常去了。

回家在餐桌上哭着喊,妈妈我考不上了。

后来想明白,考试毕竟不是煎熬,无论哪种形式,整体大氛围不坏,都可能有胜算。

就当花一百块钱买了一场与老师们愉快唠嗑的机会,自己掏了腰包,首先自己要享受不是吗。

21wangtingting14-xinhuoyikao.com
“刚出考场后的祈祷?”
21wangtingting15-xinhuoyikao.com
“校考期间的日程表“

02

文化课——趁着大好春光

既定目标,往上看

作为九漏鱼,文化课其实真的没有太多发言权。我也是三月底去文补机构才第一次正儿八经地体验到,传说中严峻的高三长什么样。当时面临的情况是,中传下了证,似乎身边所有人都在等待我“一雪前耻”,成为爽文男主。而我看着我可怜巴巴的雪白答题卡和差距近两百分的分数,选择去小卖部蹲着抽根烟,自己默念“没文化真可怕”。

如果说到了三四月,手中的证是大家的筹码,而文化分是你能跳的高度,最保险的一定是摸清自己的定位,然后踮起脚来去够挂在最上面那一个。

就算没够着,落下来的时候顺势一握,至少你手中还能有别的筹码。

(只是比喻,没有给各个院校排高低的意思,每个学校都独自美丽)

继我在餐桌上怒号考不上北电一事后

我妈只抛给我一句话:“求上则中,求中则下。”

我偶尔心里埋怨她何必铁了心让我冲中传。

最后一切尘埃落定,她才告诉我,其实从我三月底第一次诊断成绩一出来,她就知道我铁定上不了。

你品。你细品。

 

最后关头的抗压——抱佛脚总比不抱好
校考期间像是往下看没了兜底儿的惶恐,准备文化像是往上望却死活望不见地平线。昂着脖子向上比低着头更容易窒息。因此最后阶段,自我调整和抗压能力极为重要。按理说我最后两个月的处境是近乎绝望的,一边是高不可攀的分数线,一边是完全无力补全的知识的深渊巨口。

但我就每次出去透气的时候憋一股劲儿,最后七十来天,哪怕一天只能提一分,至少也得比我去年考得高。

作为典型拖延症晚期+抱佛脚常客,要说如何直面自己落下的差距,心态最为重要。

如果说高中三年是长跑,那最后倒数日就像双十一清购物车的狂欢

一边自顾自往前扑,一遍逆着风回头喊,能捞一点儿是一点儿!

就这样抱佛脚一直抱到了进考场前十五米的位置。

虽然好像还是没背住答题模板,虽然一次都没能做过大题的第二问,虽然最后离中传的低线还是差了几分

但是我记得大半夜屏蔽所有消息和同事灌着白酒颤颤巍巍点开网站的那一刻,店里放着欧洲杯,我尖叫着哭起来。

我用我最后七十来天,每天向命运扳了两分回来。

现在依旧觉得自己真的!!!!超级棒!!!!!

 

03

再次结果的夏天——阶段性的目标和收获

接纳自我的过程

面试结束后的几个月才突然产生了城市间的恍惚错位之感。考场上的几个问题让我第一次开始思考:眼前这座我想一直想逃离却迈不出一步的城市真的有我描画得这么不堪吗?我埋怨成都的低气压,埋怨成长环境的市井气,埋怨自己眼界短浅,埋怨深深被打上自我意识过剩的烙印。即使是这样的我竟然也有适合我,能够敞开胸怀接纳我成长的地方。

接受自己没文化,就试着去抱着书多啃啃;接受自己过于钝感,就试着去共情;接受自己找不到工作,那就多去碰碰壁。

艺考两年下来,再不堪的我,竟然也还认为自己有些值得可爱的地方,或许能拿来哄哄年轻小姑娘。

前文也讲,考试的过程实则是在将自己从头至尾剖析复盘,可劲儿往深里挖。

挖多了,累了,自己就学会释然了。

这大概才是这两年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承认遗憾 拥抱遗憾
前几天跟隔壁某广导状元聊,阴差阳错,结果我们都去了对方最想去的系。你看,每个人总会有遗憾之处。考大学之路前前后后折腾这么久,竟然也到了结果的时候。去问这条路上前前后后走过来的每个人,说没有遗憾是假的。

这条路上我也迷茫挣扎过,绝望过,经历过我最困难的日子。

21wangtingting16-xinhuoyikao.com
“去年为了整理思路,给树洞写的几千字的pdf。今年再看虽然物是人非了,但遗憾和迷茫没有停止。”

可能传播主观能动性正能量的艺考博主有很多,但这么多年折腾过来,我学会的反而是信命。

(不是指每次出成绩前四处求神拜佛哈)

就像鸡汤说的一样,高考做错的每一道题都是为了让我们遇到对的人。

大概这两年疫情中过来的考生和从业者们体验尤为深刻。

有时候大环境的不可抗力带来的变道

让小人物们只能被迫放弃东流的汗水,学会认清现实,随波逐流。

但是当巨浪将我们推向未知的方向时,我们是否能够踏上命运,顺势而为,尽己所能冲上眼前这波巨浪的顶峰?

这样好歹可以在高处看一看自己曾经想去却没能去的地方。

我也在尽力往前走。

各位共勉。

想获得定制性艺考学习规划或帮助?点击【在线联系】薪火的老师吧